广告

生鱼鱼出血病药鳃霉病药,鱼烂鳃药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鳊鱼出血病病鱼症状
1、患病鳊鱼上下颌、口腔、眼睛及鳍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鳃丝呈褐色,肛门发红。
2、病鳊鱼解剖,一般腹腔内有深黄浊液,肠道内少有食物并严重出血,肝易碎,胆囊肿大,死鱼通体出血透红。 
用药方案:
外泼:红煞星,连用2-3次(次用药前先用碧水灵效果更好)
内服:氟苯尼考粉+肝胆康泰+三黄散。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到目前为止是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选放健康菌种、控制放养密度、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管理和药物防治等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
一、病原: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名称较多,有叫出血病、腹水病的,但用的较多的是名称是“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病原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引起发病。
发病原因 :(1)放养密度高;(2)池塘水质差;(3)近亲繁殖,导致鱼种体质下降;(4)过多投喂商品饲料,天然饲料少导致鱼体内脂肪过多、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高;(5)养殖户缺乏防病意识,乱扔病死鱼导致天然水域病原体增多;(6)冬季拉网过程中,消毒工作不到位导致病原体入侵鱼体受伤部位发病。
二、症状: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急性感染时,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鳍条基部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口腔颊部和下颌充血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部分或全部充血发红,呈空泡状,很少有食物,肠道有轻度炎症,或积水,腹腔内有黄色透明或红色浑浊腹水;肝、脾、肾肿大,肝组织易碎呈糊状,或呈粉红色水肿;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有时呈粽褐色,胆汁清淡。鳃丝灰白,严重时鳃丝呈紫色,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多表现为头、口腔、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鱼体表两侧充血发炎。5月份以后病鱼多表现为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病鱼多表现为不吃食,在池中静止不动或阵发性狂游乱窜,后衰竭死亡。

细菌性出血和病毒性出血主要区别

细菌性: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鳃丝末端腐烂。

病毒性: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开表皮后可见全身肌肉呈现红色。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体腔有时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对于细菌性引起的爆发性出血病,治疗时需要内服外用一起考虑,内服抗生素和提高的药品,外用杀菌调水的产品需要根据池塘水质条件和病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全池泼洒红煞星,即每瓶用2-3亩/每米水深,连续2-3天
同时投喂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粉+肝胆康泰+三黄散,连用5-7天

肠炎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当水质环境变化、投喂变质饲料或不正常投饲时易引起此病。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内壁糜烂。

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细菌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快、危害品种多。病鱼特征: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苍白,末端腐烂,肠管内无食物。

河南金九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生鱼鱼出血病药鳃霉病药,鱼烂鳃药”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生鱼鱼出血病药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水产渔药/水>水产消毒剂>生鱼鱼出血病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